“會員外衣”包裝下的互聯網傳銷?前財務人員挪用2.6億
自8月6日本報刊登《399元入會斑馬會員,輕松月入3萬?》報道以來,有不少讀者反映在斑馬會員上有買了會員不能退、產品質量不好、客服不應答等情況。
此外,其會員模式也遭受不少讀者的質疑。涉嫌采用“拉人頭、多級獲利”等方式獲客的斑馬會員,層級傭金抽取模式通過“殺熟”來謀獲利益。其“前身”環球捕手也曾因其三級分銷模式涉嫌傳銷被微信官方封號,被國內多家媒體報道。一邊是用戶、大眾的懷疑,另一邊則是會員數量的飛速上升。據了解,斑馬會員目前已有超5000萬的用戶,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發展了如此多的會員,連國內互聯網前三的電商可能都要“望人興嘆”,不得不說斑馬會員的在拉會員上有一套。
財務總監挪用公款2.6億還賭債
斑馬會員鼓勵會員躺賺來“填坑”?
5月份,新京報曾報道過一個案件:安徽馬鞍市公安局民警在一浴場蹲守網上逃犯周某,苦守一小時后將其抓獲。據悉,周某曾是浙江一公司財務總監,為償還賭債挪用公款2.6億元,事發后潛逃,為掩飾身份,他還特意買了一頂假發掩蓋自己的謝頂特征。
據環球捕手前員工陳先生告訴記者,該周某就是斑馬會員公司的財務總監,并表示已經通過多名同事確認。陳先生透露,這2.6億因為是拿去還賭債,追回的概率非常小,漸漸地圈中流傳起“斑馬會員現在就是一個空殼”的說法,,“這只是他們賬上的2.6億資金,也許他們還有很多融來的資金在流通,但足以說明這家公司財務之亂。”
如此大的缺口要怎么補?會員費可能就是其一個重要收入渠道。在2019億邦社交電商大會上,斑馬會員高級商品總監汪婷表示,斑馬會員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了5000萬, 2019年斑馬會員用戶數目標突破6000萬。據了解,要成為會員,必須要購買一個399元或499元的商品禮包。
5000萬用戶的數字,離不開斑馬會員的會員發展模式助力。在此前的報道中也曾提到傭金模式,會員裂變和強大的利益會趨勢會促使會員不斷發展下線。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,在這樣的“特色會員制”下,構建用戶關系鏈條的核心由商品與服務變成了“層級返利”與“傭金抽成”下的利益關聯,平臺與用戶之間實質上形成了由“利益關聯”構成的關聯關系,因而喪失了商品與服務的價值核心。
一位斑馬會員服務商(發展了25位以上直接下線的會員)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數次表示,只要賺到錢就好了,“你身邊的人買這個產品說到底就是看在和你的關系上。”這樣的模式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用戶投訴和產品問題。
會員禮包是“微商產品”?
用戶投訴 產品問題不斷
據了解,斑馬會員的前身環球捕手就是靠類似機制發展起來的,不過現在似乎已經不是公司發展的重點。記者通過天眼查發現,顯示環球捕手和斑馬會員不是同一個公司,但環球捕手創始人與斑馬會員創始人同為李瀟。環球捕手前員工陳先生也告訴記者,斑馬會員與環球捕手是同一個運營團隊、同一套運行模式。陳先生說,環球捕手負面新聞太多,在搜索引擎上一搜不僅有涉嫌傳銷還有各種產品問題,化身斑馬會員實為“換個殼”。
斑馬會員創始人 李瀟
值得注意的是,近日,國內知名電商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《2019年(上)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》顯示,環球捕手從2018年第一季度至今一直被列入“不建議下單”的評級。由此可見,這種由“利益關聯”趨使下商業模式雖然能夠獲得短期內的成功,但長遠來看,電商運營的混亂以及商品質量、服務體驗的缺失是對用戶的永久性傷害。
斑馬會員是否也會走上老路?記者在新浪旗下的投訴平臺“黑貓投訴”上搜索斑馬會員發現,發現投訴有幾十條,主要集中在質量問題、虛假宣傳、客服無應答等幾大問題上。其中一位用戶購買了Imay煥顏護膚神器三件套潔凈黑頭,按照說明書使用不到一分鐘就把鼻子兩邊搞紫了,而且使用說明書上還有錯別字。當記者昨天嘗試在斑馬會員上搜索該產品,已經搜不到了。
采訪中發現,被投訴的斑馬會員商品往往是被大眾認知度較低的商品,一位用戶評價:“就是微商產品!”事實上,在斑馬會員上,“微商產品”非常多,特別是會員禮包里,比如某進口逆齡眼霜、淡紋面霜、美白針、減肥藥、凍干粉精華液、泰國內衣等產品,記者嘗試在天貓、京東等大電商平臺搜索發現,幾乎沒有大商家在賣。
除了這些大眾認知度較低的品牌,還有一些名頭很大,但內藏“玄機”的商品,比如4瓶500毫升的茅臺集團酒,只要399元。名頭這么大價格卻這么低?仔細一看是茅臺集團的特供酒,記者在淘寶上嘗試搜索改款產品,發現并未搜索到相關信息。值得注意的是,陳先生此前向記者透露過,環球捕手曾出過假茅臺事件。
一位資深人士表示,在會員模式的開山鼻祖Costco內部有一條嚴格的規定:商品利潤不得超過5%,而之所以能夠實現讓利給消費者,是因為依靠廣大的會員每年的“會費”實現盈利。而相較之下,國內電商平臺的“會員模式”更像是在“會員外衣”包裝下的“互聯網直銷/傳銷”。在這種“會員電商”的“利益綁定”下確實實現了平臺與用戶的強關聯關系,而這樣的方式是否安全、合規乃至合法仍然未知。在這種核心電商價值缺失的現實下,如何保證長遠價值的留存也是同樣重要的問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