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怕:看看那些困在“負債者聯盟”里的年輕人
最近看到這么兩件事。
一個發生在鞍山的鞍鋼職工樓里。中國經營報報道,楊女士吃下女兒買回來的藥,躺在沙發上休息。突然,一個塑料袋套在她的頭上,一根鐵絲勒住了脖子。
幾分鐘后,楊失去了呼吸。但鐵絲仍舊緊緊勒住她的脖子良久才松了下來。這不是仇殺,也不是入室搶劫,殺死楊女士的是:
她的親生女兒。
為了讓母親死去,女兒小寧先后使用了安眠藥、母親過敏的頭孢和青霉素,最后又用機械窒息的方式,只是為了確保母親會徹底死亡。
因為欠下10多萬的網貸,小寧決定自殺。因為害怕母親感到傷心,她決定先殺死自己的母親。
小寧沒有什么揮霍和賭博行為。欠下網貸的原因是在有一次還不上信用卡,她采用以貸養貸的方式,如滾雪球一樣,直到變成十多萬的債務。
小寧只是無數年輕欠債者中的一個縮影。在深圳、在泗陽、在濮陽、在蘭州,因為網貸,一個個年輕的生命決定離開這個世界。不斷打來的催債電話會通向家人、朋友、工作單位、同事。一筆又一筆即將到期的借款,將他們不斷逼入絕境。
最近看到的另一件事,是上豆瓣時發現的小組——負債者聯盟。在負債者聯盟里,我認識了一個叫“呀哈哈”的網友。
呀哈哈并沒有借過網貸。她加入負債者聯盟,只是出于好奇。在這個負債者們的聚集地,她看到了與身邊朋友完全不同的情況,大家的欠債似乎都太高了一些。
好奇的她用了整整3天時間,抽取負債者聯盟中600多個帖子,一一做了詳細的統計。統計結果讓她嚇了一跳,小組成員總負債額高達:
1.7億。
負債最少是一個學生,欠了500塊錢。最多的欠債600萬。大多數人的欠債,都在10萬到100萬之間。
我和負債者聯盟中一位90后女生聊過。她用冰冷的語氣說了四個字:
生不如死。
她的所有頭像,都是一張純黑色的圖片。
1
負債者聯盟里的年輕人,欠債原因五花八門。
最多的是超前消費,其次是炒幣、炒股、期貨失敗,然后是遭遇傳銷、詐騙、創業失敗、賭博等等。
有位就讀于985高校的21歲姑娘,來自貧困的農村家庭,花了6萬多做美容。
十幾塊錢的褲子,從小用到大的大寶SOD蜜,買東西都是選拼夕夕。考上大學后,原本自信的她感受到了異性的嘲笑。甚至一度自閉到不敢出門:
我想變美,我想掙很多很多的錢,得到很多很多的愛,這有錯嗎?
網貸給了她改變自己的機會。做鼻子,做眼睛,買新手機……
她終于可以自信地走在大街上。但很快沉重的債務將她壓得喘不過氣,甚至整夜失眠。只能自己不斷做兼職償還。一個月2000多的收入,都要用來還款。
直到現在,她還有58000多元的網貸。
在這個抱團取暖的小組里,有人因為買了太多英雄聯盟的皮膚而負債累累;有人結婚第一天就發現老公背著50萬的外債;有人因為疫情而失去生活來源;還有人遭遇了殺豬盤。
來自廣東的90后姑娘小婷不僅將自己所有的積蓄全部給了前男友,還從京東、花唄、信用卡套現6萬元借給了那個愛的人。
愛的人已經消失了。錢她到現在也沒有要回來。
呀哈哈告訴我,當初做這個,只是想知道大家都在討論的網貸,到底滲透到幾何?做完后發出來,希望能警示自己,也警示他人。
但很顯然,她的目的并沒有達到。有個小姑娘在負債之后還是發帖問:
我該買7000還是8000的蘋果手機?
2
在負債者聯盟里,我還認識了小韓。
他到現在都記得,自己第一次使用消費貸,是大學時買的一款榮耀手機。在營業廳工作人員幫助下,他很快辦理了捷信的貸款,當天拿回手機。
過程無比順利,小韓也順利還完貸款。盡管1000元的貸款有著高達20%的年化。
有了這次經歷,小韓后來又陸續使用了京東白條、花唄。消費貸總是在購物平臺的付款選項里排在前面,還有血紅字眼的“優惠”。
一開始額度都不高,兩三千而已。只需要填寫一下身份證號和幾個緊急聯系人,就能很快申請到。
平板電腦、掌上游戲機、AJ的球鞋,這些平時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東西,現在隨手就能觸摸到。使用消費貸的習慣,開始慢慢滲入小韓的生活。
偶然一天,小韓發現京東和支付寶給自己開通了金條和借唄,額度都是上萬元。
畢業后,他從京東金條上借來了錢,而后是借唄。被消費貸培養出來的消費習慣已經收不住了。隨后,拿到了美團生活費、拍拍貸、分期樂的授信……
一年多時間,小韓實際負債已經高達5萬元。因為害怕上征信,小韓從不敢逾期。他總是在工資發下來的第一時間,選擇還款。
面對高壓的債務,小韓只能選擇每次都使用最低還款。即使這樣,每個月也要還5000多元。平臺們似乎都很體貼:
你還多少,馬上為你恢復多少的額度。
小韓這類年輕人收入不高卻又敢于借錢、敢于消費,有固定工作不敢輕易預期,還能接受最低還款方式還貸,沒有比這更理想的目標客戶了。
以京東數科為例,他們能從客戶平時下單的金額、頻率來推測消費習慣。一開始,京東會先開通白條,培養借貸的習慣,并且數額不高。
而后,他們會再通過使用白條的習慣,包括是否定期還款,每次是全額還款還是分期付款,來決定金條額度。
對網貸平臺來說,越是欠債,平臺越是樂意給你主動提額。用一位京東數科的朋友話來說:
欠錢的才是好客戶。
網貸平臺查不到征信嗎?當然不是。打印一下征信報告就會發現,網貸平臺對客戶的情況了如指掌。
網貸平臺也不介意以貸養貸,只要能按時還款。哪怕年輕人把微博、花唄、借唄、美團借了個遍,還是能從京東、拍拍貸、分期樂上借到錢。
最關鍵的是,及時恢復的額度就像一個鼓勵。很少有人注意到不斷累積的利息有多高。
越滾越大的滾雪球型欠債往往從第一筆數百,數千元開始,到最后已經是數十萬的大窟窿。反正最后:
孩子們都有父母兜底。
呀哈哈告訴我,她在統計時就發現,最后站出來解決債務問題的,都是父母。
小韓最后也不得不向父母坦白。盡管父親吼著要和他斷絕關系,但最終還是無法看著兒子走向被告庭。在父母的幫助下,小韓還掉了5萬的債務。
他說,沒有債務的日子,空氣吸起來都分外香甜。
3
在負債者聯盟里,小韓是幸運的,他成功從網貸中解脫出來,但更多的人還沒有。《聯合早報》說,每一名90后平均負債12萬元:
需要18.5個月才能還完。
網貸已經滲透進年輕人的生活。購物有花唄、白條,借款有360借條、金條、借唄。租房有租房貸,打車有滴滴打車金,旅游有攜程拿去花,連點個20塊錢的外賣,都有月付分期。
一家家巨頭加入了這場競賽。最近連用個搜狗輸入法,都會自動把你導向借貸平臺。你包叔說,搜狗是TM怕我沒錢打字嗎?
網貸平臺投的廣告也越來越接地氣。有媒體統計過,抖音上現金貸廣告多達44款。在最早的抖音廣告投放中,現金貸、P2P都屬于禁投。到了第二版禁投名錄時,現金貸被悄悄拿下。
從抖音到微博,前幾天在微信里和朋友聊幾句網貸,幾分鐘后朋友收到了來自某東金融的親切問候:
親,需要借款嗎?我們30天免息哦。
越來越多的網貸廣告對準了四五六七線的小鎮青年,它們大多邏輯混亂,但農民工逐漸成為主角。
視頻制作公司告訴我,每1000個點擊,大致能帶來4到6單的借款。
各種免息、低息產品出現在市場上,大強子的廣告告訴你,借一萬塊每天的利息,也就是一瓶礦泉水錢。
但真借了錢才會發現,大強子說的可能是依云。
當代年輕人數學,是不是都太差了?
在京東數科的招股書里,白條和金條分別被取名叫:
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和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。
網貸平臺的背后,是銀行。18年事曾有過一條新聞,一位欠下了150萬網貸的女大學生終于在黃牛的幫助下,借起了銀行信用卡來還債。
黃牛成了網貸平臺和銀行的業務連接通道。
黃牛們甚至開起了商學院,手把手教學生們怎么從銀行里辦卡。先平安、興業、浦發,再是民生、廣發、光大……
對于銀行來說,網貸平臺又能幫忙風控,又能篩選客戶,還能導流。
在阿里、京東、美團上逾期,順著收貨地址就能把你找出來。更別說還有捷信這樣的公司:
他們在神農架都設了催收崗位。
無孔不入的廣告,隨手可觸的平臺,特殊的算法,簡單的資料填寫,快捷的放款,以及到最后的催收,在精心織就的網中,后浪們無處可逃。
很多網貸年輕人的父母不理解,為什么沒什么收入的兒子,憑一張身份證,就能從各種平臺借出超過四五十萬元。
在被裝入套子之前,大多數年輕人們并不知道負債意味著什么。從小到大,唯一一次了解負債,還是在初三的語文課本里,莫泊桑的小說《項鏈》。小公務員的妻子勞苦十年,為了還上丟失的鉆石項鏈,最后發現,項鏈是假的。
別人的光鮮亮麗可能是假的,但是自己的虛榮和痛苦是真的。一晌虛榮,要用一生去還債。
